政治,法律与政府

轴心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盟

轴心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盟
轴心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盟
Anonim

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首的轴心国在二战中反对盟国。联盟起源于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一系列协议,随后宣布了约束罗马和柏林的“轴心”(1936年10月25日),这两个大国声称世界此后将以罗马-柏林轴心旋转。随后是《德日反共产国际反苏联条约》(1936年11月25日)。

西方殖民主义:轴心国

在1930年代,轴心国发展了侵略性的新殖民主义,并发展了新的殖民主义(“生活空间”

三个国家在1930年代的敌对扩张主义行为播下了世界大战的种子。法西斯主义意大利于1935年10月3日入侵埃塞俄比亚。自1931年起占领了满洲(东北)的日本帝国帝国于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附近与中国军队接触,从而在那里展开了全面战争。纳粹德国于1936年占领莱茵兰,并在两年后吞并了奥地利和苏台德。

1936年9月13日,当他开始将目光投向苏联时,德国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吹嘘自己盲目地服从于德国人民在抵抗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斗争中能够指挥的命令。希特勒发动的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斗争,不仅是为了证明德国在西班牙内战(1936–39年)对以法西斯主义为导向的法朗日一方的干预上的正当理由,而且还为与日本建立了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联盟奠定了基础。自日本占领满洲以来方兴未艾。1936年11月25日,德国外交大臣约阿希姆·冯·里本伯特洛普(Joachim von Ribbentrop)与日本驻柏林大使穆斯塔科吉伯爵(Count Mushakoji Count)签署了一项协议,即所谓的《反共产国际公约》:自从共产国际或设在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存在于为了“瓦解和征服现有国家,”德国和日本承诺“就必要的预防措施相互协商,并密切合作进行。”

在Italo-Ethiopian War(1935–36)期间,德国没有对意大利实施任何制裁:坚决解决将奥地利吞并德国的决定,Hitler一直等到意大利战争结束后才在国际棋盘上采取下一步行动。然后,在纳粹新闻界对奥地利总理库尔特·冯·舒斯尼格(Kurt von Schuschnigg)进行的激烈运动之后,德国外交官弗朗兹·冯·帕彭(Franz von Papen)于1936年5月开始与舒斯尼格就维旺迪作案进行谈判。德国和奥地利之间的协议草案已提交给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该协议于6月5日获得批准。7月11日在柏林和维也纳发表的官方公报指出,德意志帝国(German Reich)承认奥地利的全部主权,并且奥地利承担了“无论是对德国帝国还是对德国帝国的追求,都奉行“德国国家”政策。10月24日,墨索里尼的女son兼外交大臣加莱佐·恰亚诺(Galeazzo Ciano)参观了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的希特勒(Hitler),随后德国成为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的第一大国。11月1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宣布了罗马-柏林轴心,并通过猛烈攻击共产主义来完成了讨价还价。

1937年9月的最后一周,当墨索里尼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墨索里尼受到了热烈欢迎。深信纳粹帝国将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于是他于当年11月6日正式加入《德日反共产国际条约》,并于12月11日将意大利从国际联盟撤回。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现在形成了三角形。

轴心国之间的联系因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全面军事和政治同盟(1939年5月22日签署的《钢铁条约》)和三国在1940年9月27日签署的三方条约而得到加强。德国入侵波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战争期间,由于轴心国的强迫或对领土的承诺或保护,许多其他国家也加入了轴心国。其中包括1940年11月的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在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后),1941年3月的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以及战时解体的克罗地亚(1941年6月)。芬兰虽然没有正式加入三方协定,但由于反对苏联(芬兰于1940年被迫割让该领土)而与轴心国合作并于1941年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