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与流行文化

Karlheinz Stockhausen德国作曲家

Karlheinz Stockhausen德国作曲家
Karlheinz Stockhausen德国作曲家
Anonim

Karlheinz Stockhausen,(1928年8月22日出生,位于德国科隆附近的莫德拉思,于2007年12月5日去世,于库尔滕去世),德国作曲家,电子和系列音乐的重要创作者和理论家,对前卫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0年代到80年代。

斯托克豪森于1947年至1951年在科隆州立音乐学院和科隆大学学习。1952年,他去了巴黎,在那里他与作曲家奥利维尔·梅西亚恩(Olivier Messiaen)以及一段时间的达里乌斯·米尔豪德(Darius Milhaud)一起学习。1953年,斯托克豪森回到科隆,加入了著名的电子音乐工作室西德广播公司(Westdeutscher Rundfunk),从1963年至1977年担任艺术总监。他的Studie I(1953;“ Study”)是第一部由正弦组成的音乐作品。波浪声音,而Studie II(1954)是第一本被注释和出版的电子音乐作品。从1954年到1956年,Stockhausen在波恩大学学习了语音,声学和信息论,所有这些都影响了他的音乐创作。自1953年以来,他就在达姆施塔特(Darmstadt)举办了关于新音乐的夏季课程的演讲,然后于1957年开始在那里教授作曲,并于1963年在科隆建立了一系列类似的工作室。斯托克豪森在欧洲和北美进行了演讲并举办了音乐会。1971年至1977年,他担任科隆州立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

Stockhausen对音乐的基本心理和听觉方面的探索是高度独立的。序列主义(基于有序排列的一系列音调的音乐,不考虑传统音调)是他的指导原则。但是,虽然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和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等作曲家将连续性的原理局限于音调上,但斯托克豪森(Stockhausen)从他的创作《克罗伊斯皮埃尔》(Kreuzspiel(1951))开始,就将串行性扩展到其他音乐元素上,这主要是受弥赛亚作品的启发。因此,乐器,音高和强度,旋律形式和持续时间被部署在音乐作品中,这些音乐作品几乎具有几何层次的组织。在1950年代,斯托克豪森还开始使用录音机和其他机器,通过电子操纵正弦波的基本元素来分析和研究声音。从这一点出发,他着手为音乐及其组织的基本要素创建一种全新的,基本连续的方法。他同时使用电子和传统乐器手段,并通过严格的理论推测和音乐符号的彻底创新来支持自己的方法。

总体而言,斯托克豪森的作品由一系列小型的,个性化的单元组成,可以是“要点”(单个音符),“成组的”音符,也可以是“瞬间”(离散的音乐部分),音乐人可以欣赏其中的每一个。聆听者,而不会形成更大的戏剧性路线或音乐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于1950年代初率先采用了这种不确定的“开放形式”技术,随后又被斯托克豪森(Stockhausen)所采用。斯托克豪森“开放形式”的一个典型例子是Momente(1962–69),这是一个为女高音,4个合唱和13个演奏者创作的作品。在某些这样的作品中,例如克拉维埃斯特克(KlavierstückXI)(1956;钢琴作品XI),斯托克豪森为表演者提供了几种可能的音序选择,以便演奏给定的单个时刻集合,因为无论它们出现的顺序如何,它们都同样有趣。因此,机会决策在许多作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某些元素同时且相继展开。在Kontra-Punkte(Counter-Points; 1952-53年;十种乐器)中,成对的乐器和极值的音符在一系列戏剧性的相遇中相互对峙。在格鲁彭(团体; 1955–57;对于三个乐团),从一个乐团到另一个乐团的歌舞表演和各种速度的通道被抛向空中,给人留下了动感的印象。在Zeitmasze(测度; 1955–56;用于五次木管乐器)中,各种加速和减速速率彼此相对。

在斯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中,这些并置会更进一步。在早期的作品《 Gesang derJünglinge》(1955–56;《青年之歌》)中,男孩声音的录音与高度复杂的电子声音混合在一起。Kontakte(1958–60)是电子声音和器乐之间的相遇,着重于音色的相似性。在Mikrophonie I(1964)中,表演者借助高度放大的麦克风和电子滤波器在大型锣上产生各种声音。

Stockhausen的Stimmung(1968年;“调音”)由六名带麦克风的歌手组成,其中包含由姓名,单词,德语和英语的星期几以及德语和日语诗歌摘录组成的文本。Hymnen(1969;“ Hymns”)是为电子声音而写的,是将多个国歌重组为一个通用国歌。斯托克豪森开始在Mantra(1970)等作品中重新融合更传统的旋律形式。实际上,从1977年到2003年,他的所有作品都构成了宏大的由七个部分组成的歌剧循环LICHT(“光”)的一部分,这部作品充满了灵性和神秘主义,他打算将其作为杰作。2005年,另一个雄心勃勃的系列作品的第一部分,即KLANG(“声音”),在一天的24小时内进行了首播。

斯托克豪森对音乐的看法在德文出版的10卷集Texte中以及许多其他出版物中都有介绍,包括Mya Tannenbaum的《与斯托克豪森的对话》(1987年,意大利语译本),乔纳森·科特的《斯托克豪森:与音乐史》的对话。作曲家(1974),以及罗宾·马科尼(Robin Maconie)(1989)汇编的他的演讲和访谈《 Stockhausen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