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大觉醒的美国宗教运动

大觉醒的美国宗教运动
大觉醒的美国宗教运动
Anonim

大觉醒,主要在大约1720至1740年代之间的英美殖民地的宗教复兴。这是在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初席卷西欧的宗教发酵的一部分,在新教徒和罗马天主教徒中被称为欧洲大陆的虔信主义和静观主义,在约翰·卫斯理的领导下被称为英格兰的福音派。 (1703–91)。

美国:从山上的城市到大觉醒

宗教在塑造美国思想中所扮演的角色,尽管有时被夸大了,但仍然至关重要。在第一世纪和

殖民地的许多条件促成了复兴:新英格兰的干旱理性主义,中殖民地荷兰改革派中礼仪实践的形式主义,以及南部对牧民监督的忽视。复兴主要发生在荷兰的改革派,公理会,长老会,浸信会和一些英国国教徒中,几乎所有这些人都是加尔文主义者。因此,大觉醒被视为向福音派加尔文主义的发展。

复兴的传道人向罪人强调“律法的恐怖”,神的无罪恩典,以及耶稣基督的“新生”。该运动的杰出人物之一是乔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他是一位英国国教牧师,受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的影响,但他本人是加尔文主义者。1739–40年,他访问美国,在空旷的土地上向殖民地上下传教,因为没有教堂能够容纳他所吸引的人群。尽管他获得了许多convert依者,但他和其他复兴神职人员一样,由于批评他人的宗教经历,刺激情绪过高和危险的宗教妄想,以及未经教会当局适当邀请闯入定居教区而遭到攻击。

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是《大觉醒》的杰出院士和辩护律师。他是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市的一位公理牧师,他仅凭信心就宣讲正当理由,成效卓著。他还试图重新定义宗教经验的心理,并帮助那些参与复兴的人们辨别出圣灵的是非。他的主要对手是波士顿第一教堂的一位自由派牧师查尔斯·昌西(Charles Chauncy),他写作并鼓吹反对复兴,他认为复兴是一种奢侈情绪的爆发。

《大觉醒》遏制了众多殖民地人民的启蒙理性主义潮流。其结果之一是在教派内部进行划分,因为一些成员支持复兴,而另一些成员则拒绝了复兴。复兴带动了普林斯顿,布朗和罗格斯罗格斯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等数所教育机构的发展。在此期间,来自已建立教会的异议人数增加,导致人们对宗教多样性的容忍度提高了,宗教经验的民主化为美国革命带来了热情。

爱德华兹坚持认为,上帝之灵在1740年代从北安普敦撤出,一些支持者发现复兴在那十年结束了。1790年代,新英格兰开始了第二次大觉醒的复兴。一般而言,第二次大觉醒的情感不及大觉醒,因此导致了大学和神学院的成立以及宣教社团的组织。

在此期间,肯塔基州也受到复兴的影响。露营会议复兴的习俗是从肯塔基复兴时期发展而来的,并在19世纪影响了美国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