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社会问题

五四运动的中国历史

五四运动的中国历史
五四运动的中国历史
Anonim

1917–21年在中国发生的五四运动,智力革命和社会政治改革运动。该运动旨在实现民族独立,个人的解放以及重建社会和文化。

中国文学:五四时期

随着清朝被推翻和1911/12年建立共和国,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他们

1915年,面对日本人对中国的侵占,受到反传统知识分子革命家陈独秀编辑的月刊《新青年》(新青年)的启发,青年知识分子开始为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加强而鼓动。作为这一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他们攻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并崇高了西方思想,特别是科学和民主。他们对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探究为批评中国传统伦理,哲学,宗教以及社会和政治制度提供了基础。此外,在陈和美国学者胡适的带领下,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然主义的白话写作风格(百花),取代了有2000年历史的艰难的古典风格(文彦)。

这些爱国情怀和对改革的热情最终导致了1919年5月4日的事件,该运动由此而得名。那天,来自北京13所大学的3,000多名学生举行了大规模游行示威,反对凡尔赛和平会议的决定。凡尔赛和平会议起草了正式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条约,将德国在山东省的旧特许权转让给日本。中国政府对这一决定的默认行为激怒了学生,以致他们烧毁了交通部长的府邸,并殴打了日本亲日本官员。在随后的几周中,全国各地发生了示威游行。在这些事件中有几名学生死亡或受伤,并逮捕了1,000多人。在大城市,学生们开始对日本商品进行罢工和抵制,持续了两个多月。从6月5日开始的一个星期内,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商人和工人举行了罢工,以支持学生们。面对日益不利的舆论浪潮,政府默许了。三名亲日官员被免职,内阁辞职,中国拒绝与德国签署和平条约。

作为这项运动的一部分,已经开展了一场运动,以接触平民。全国各地举行了群众大会,并开始传播400多种新出版物。结果,传统伦理和家庭制度的衰落加速了,妇女的解放势头增强,白话文学出现了,现代化的知识分子成为中国随后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该运动还促进了国民党(国民党)的成功改组,国民党后来由蒋介石(蒋介石)统治,也刺激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