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感伤喜剧叙事类型

感伤喜剧叙事类型
感伤喜剧叙事类型
Anonim

感伤喜剧,这是一种18世纪的戏剧性流派,表示中产阶级主角们胜利地克服了一系列道德考验的戏剧。这样的喜剧旨在产生眼泪而不是笑声。感伤性喜剧反映了当代人类的哲学观念,认为它们本质上是好人,但能够通过不良榜样误入歧途。通过呼吁他的高尚情操,一个人可以得到改造,并退回到美德的道路上。尽管这些戏剧所包含的人物的性格过分富于品位,而且他们的考验也很容易解决,但仍被观众接受为人类困境的真实表现。感伤喜剧起源于18世纪早期的悲剧,其悲剧性与感伤喜剧相似,但特征和主题却比感伤喜剧高。

感性喜剧的作家包括科尔利·西伯(Colley Cibber)和乔治·法夸尔(George Farquhar),他们各自的作品是《爱情的最后的转变》(Love's Last Shift,1696年)和《不变的情侣》(The Constant Couple,1699年)。最著名的情感喜剧是理查德·斯蒂尔爵士(Sir Richard Steele)的《自觉情人》(The Conscious Lovers,1722年),该剧讲述了其一文不名的女主人公印第安纳州的经历和磨难。她是女继承人的发现提供了必要的幸福解决方案。斯蒂尔在描述他希望这部戏产生的影响时说,他想唤起“一种太过欢笑的乐趣”。感性喜剧继续与传统喜剧并存,例如奥利弗·戈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的《征服她的弯身》(She Stoops to Conquer)(1773)和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的《竞争对手》(The Rivals)(1775),直到感性风格在19世纪初消失。

在法国,喜剧《拉尔莫扬特》(qv)与感性喜剧类似,主要由皮埃尔·克洛德·尼维勒·德拉·库萨塞(Pierre-Claude Nivelle de LaChaussée)撰写,他的《勒·普瑞吉加·拉模》(LePréjugéàla mode)(1735年,“时尚偏见”)就是这类题材的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