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
Anonim

中法战争,即中法在1883-85年间因越南而发生的冲突,这表明中国的现代化努力不足,并引起了华南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

法国已经开始侵占越南,中国是南方的主要保护国。到1880年,法国控制了南部三个省份,即科钦纳。1880年代,法国人开始向越南北部扩张,在河内和海防派兵。中国人的反应是在该地区建立部队并与法国人进行了一系列有限的战斗。

1882年,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李洪章与法国谈判达成了一项协议,其中两国同意使该地区成为联合保护国。但是,该协议遭到巴黎的拒绝,巴黎向Tonkin(Tongking;越南北部)增派了部队。同时,中国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一个战争党,并开始向法院施加压力,要求采取更严格的路线。但是中国的援军很快就被法国人(1883年)击败,动摇的法院试图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随后的《里弗尔尼公约》呼吁法国通过通金地区进行贸易,要求中国军队从该地区撤军,并承认法国在通金地区的权利。作为回报,中国无须支付任何赔偿。同时,战争党再次在中国占统治地位,它拒绝接受对越南的任何主权丧失。因此,敌对行动得以恢复。领先的鹰派之一张志东被任命为陆军司令。他成功地抵抗了试图向北推进中国南部的法国部队,但是在海上,中国新的11艘轮船舰队被摧毁。中国在法国的帮助下建造的福州(福州)大型造船厂也被拆除。最终,1885年在巴黎签署了一项和平条约,中国同意承认李·弗尼尔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