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旅行

后弧盆地地质

后弧盆地地质
后弧盆地地质
Anonim

后弧盆地,形成于岛弧后的海底盆地。通常在两个构造板块交汇处的太平洋西缘发现这类盆地。弧后盆地是大量热液活动的地点,这些地区发生的深海喷口通常带有各种生物群落。后弧盆地的例子包括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的千岛盆地,菲律宾海的马里亚纳海槽和南斐济盆地。

板块构造:弧后盆地

在两个会聚板块都是海洋的情况下,较旧的洋壳的边缘将被冲减,因为较旧的洋壳更冷

弧后盆地是由弧后扩展过程形成的,弧后扩展始于一个构造板块俯冲在另一个(俯冲)之下。俯冲作用在两块板之间形成了一条沟槽,使上覆板中的地幔融化,这导致岩浆向地面上升。上升的岩浆增加了上覆板顶部的压力,该压力在上方的地壳中产生裂痕,并导致岛弧上的火山喷发。随着额外的岩浆穿过地壳的裂缝,一个或多个扩展中心逐渐形成,扩展了海底并扩大了海沟后面的上覆板部分。(但是,弧形盆地中形成的扩散中心比洋脊上的扩散中心要短得多。)随着盆地的扩大,上覆板的前缘可能被迫向海,导致海沟“滚回”俯冲板,或者通过将其相对于俯冲板顶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来充当“海锚”。在后一种情况下,盆的扩大迫使上覆板的尾部沿相反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