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民俗学学科

民俗学学科
民俗学学科
Anonim

民俗学,在现代用途中,是一门学科(其主题(也称为民俗学)),包括以文艺和技术为先进社会的传统衍生和口头或模仿传播的文学,物质文化和亚文化习俗的总和;完全或主要是非文盲社会之间的可比研究属于民族学和人类学学科。在民间使用中,“民间文学艺术”一词有时仅限于口头文学传统。

民俗学研究始于19世纪初。最初的民俗主义者只集中于农村农民,最好是未受过教育的农民,以及其他一些相对不受现代方式影响的群体(例如,吉普赛人)。他们的目的是追溯保存下来的古老习俗和信仰到其遥远的起源,以便追溯人类的心理历史。在德国,雅各布·格里姆(Jacob Grimm)利用民间传说来阐明黑暗时代的日耳曼宗教。在英国,爱德华·泰勒爵士,安德鲁·朗爵士等人结合了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数据,以“重建”史前人类的信仰和礼仪。这种类型的最著名的作品是詹姆斯·弗雷泽爵士(Sir James Frazer)的《金色树枝》(The Golden Bough,1890年)。

在这些努力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受格林兄弟(Grimm Brothers)的启发,格林兄弟于1812年首次出版童话故事,欧洲各地的学者开始记录和出版多种流派的口头文学作品:童话故事和其他类型的民间故事,民谣和其他歌曲,口述史诗,民间戏剧,谜语,谚语等。音乐,舞蹈和传统手工艺也进行了类似的工作;建立了许多档案馆和博物馆。潜在的冲动往往是民族主义的。由于该群体的民间文学艺术增强了其种族认同感,因此在争取政治独立和民族团结的许多斗争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一个重要的进步是用于比较分析的材料分类。制定了识别标准,特别是针对民谣(由FJ Child编写)以及针对民间故事和神话的情节和组成主题(由Antti Aarne和Stith Thompson编写)。以此为基础,由Kaarle Krohn领导的芬兰学者开发了“历史地理”研究方法,其中将特定故事,民谣,谜语或其他物品的每个已知变体按收集地点和日期进行分类研究分配模式并重构“原始”形式。与人类学民俗学家相比,这种方法更具统计意义,而且缺乏推测性,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占据了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新的趋势,特别是在美国。兴趣不再局限于农村社区,因为人们认识到城市也包含了可定义的群体,这些群体的独特艺术,习俗和价值观标志着他们的身份。尽管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继续认为民俗学仅属于工人阶级,但在其他圈子中,这一概念却失去了阶级甚至是教育水平的限制;任何通过保持共有的传统而表现出内在凝聚力的群体,都被视为“民间”,而无论联系的因素是职业,语言,居住地,年龄,宗教信仰或民族血统。重点也从过去转移到现在,从寻找起源到对当前意义和功能的研究。传统内的变化和适应不再被视为腐败。

从20世纪后期的“情境”和“表演”分析来看,特定的故事,歌曲,戏剧或风俗不仅仅构成要记录的实例,而且要与同类的其他实例进行比较。而是,每种现象都被视为由个人与其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事件,该事件可以实现某些功能并满足表演者和听众的某些需求。在这种功能主义的社会学观点中,这样的事件只能在其整体背景下理解。表演者的传记和个性,他在社区中的角色,他的曲目和艺术性,观众的角色以及表演发生的场合都有助于其民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