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冥想心理锻炼

冥想心理锻炼
冥想心理锻炼
Anonim

冥想,私人奉献或精神锻炼,包括各种专注,沉思和抽象的技术,被认为有助于增强自我意识,精神启蒙以及身心健康。

印度哲学:自我控制和冥想的理论与技巧

帕坦加利(Patanjali)奠定了八种途径,其中包括瑜伽辅助手段:约束(yama),遵守(niyama),姿势(asana),

整个历史上,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信徒都在进行冥想。例如,在罗马天主教中,冥想由对圣经或神学主题的积极,自愿和系统的思考组成。从19世纪开始,人们就开始培养精神形象,并努力向上帝或圣经人物表示同情。例如,印度的瑜伽哲学流派规定了精制身体,思想和灵魂的高度复杂的过程。瑜伽练习的一个方面,“禅定”(梵语:“集中冥想”)成为佛教学校的重点,在中国被称为“禅”,在日本被称为“禅”。在1960年代后期,英国摇滚乐队甲壳虫乐队在西方掀起了以印度教为主导的冥想形式的时尚,在随后的十年中,先验冥想(TM)成为各种商业上成功的南亚和东亚冥想技术中的第一个。由西方。TM和其他形式的冥想的学术心理学研究迅速开展。

在许多宗教中,可以通过口头或精神上重复规定的有效音节,单词或文字(例如,印度教和佛教的口头禅,伊斯兰教徒和东方基督教耶稣祷告)寻求精神净化。将注意力集中在视觉图像(例如花朵或远处的山)上是非正式沉思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技巧,并且已在多种传统中被形式化。例如,藏传佛教徒将曼陀罗(梵文:“圆”)图看作是普遍力量的集合点,人们可以通过冥想来接近它们。念珠和祈祷轮等触觉和机械装置,以及音乐,在许多沉思传统中起着高度仪式化的作用。

大多数冥想练习都集中注意力,以引发神秘的经历。其他人则意识到意识所有内容的心理特征,并利用这种见解使从业者脱离所有思想或某些选定思想组,例如,自我(佛教)或犯罪的吸引力(基督教)。冥想也可以作为对身体有要求或剧烈活动的特殊而有效的准备,例如在战斗前的战士或表演前的音乐家的情况下。

冥想的不同实践所主张的教义和经验真理常常彼此矛盾。例如,印度教主张自我是神圣的,而其他传统则主张只有神存在(苏菲派),神立即向灵魂显现(基督教和犹太教),万物都是空的(大乘佛教)。

在西方,从1970年代开始的关于冥想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和身体影响以及冥想,尤其是TM的所谓好处上。实践证明,熟练从业人员使用的冥想技术可有效控制脉搏和呼吸频率,减轻偏头痛,高血压和血友病的症状。

在1960年代和70年代,西方许多国家的年轻人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迷恋导致他们对印度,中国和日本的哲学和实践产生了兴趣。大多数基于亚洲宗教传统的禅修技术的教学和实践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例如,从1980年代开始在美国普及了“正念冥想”的练习,这是佛教技术的一种改编。在1990年代后期,人们广泛地将其用作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从而使其在许多精神病院得到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