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医学

杰克·索佐斯塔克(Jack W. Szostak)美国生物化学家和遗传学家

杰克·索佐斯塔克(Jack W. Szostak)美国生物化学家和遗传学家
杰克·索佐斯塔克(Jack W. Szostak)美国生物化学家和遗传学家
Anonim

杰克·索佐斯塔克Jack W. Szostak),(1952年11月9日出生,英国伦敦),出生于英国的美国生物化学家和遗传学家,与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和卡罗尔·卡罗尔(Carol W)一起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格雷德(Greider),因为他发现有关端粒功能的研究(端粒发生在染色体末端)在决定细胞寿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zostak还研究了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重组过程,并研究了RNA在地球早期生命进化中的作用。

Szostak于1972年在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获得细胞生物学学士学位,并获得博士学位。1977年在纽约州伊萨卡市的康奈尔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77年至1979年,他在康奈尔大学担任研究助理之后,索佐斯塔克(Szostak)担任了西德尼·法伯癌症研究所(Sidney Farber Cancer Institute)(现为达纳-哈佛大学法伯癌症研究所)。他的早期研究涉及一种称为减数分裂的细胞分裂形式的基因重组过程。在每一轮分裂中,细胞都会丢失一些遗传物质,但不会丢失功能基因。Szostak怀疑存在某种保护机制,可以防止分裂过程中重要的遗传信息丢失,因此他将研究重点放在端粒上。

1980年,索佐塔克遇到了布莱克本(Blackburn),后者阐明了原生动物四膜虫中端粒的遗传序列。索佐斯塔克(Szostak)正在研究酵母中的端粒,他和布莱克本(Blackburn)决定进行一项实验,将四膜虫端粒附着在酵母染色体末端。研究人员发现,酵母利用外来端粒就像酵母本身一样。酵母还将自身的端粒DNA添加到四膜虫DNA中,表明存在维持端粒的细胞机制。布莱克本和格雷德,当时是布莱克本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后来发现,这种维持过程受一种叫做端粒酶的酶调控。Szostak后来在酵母中的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导致细胞过早衰老和细胞死亡,为端粒和衰老过程之间提供了初步联系。

Szostak留在哈佛医学院,成为生物化学系副教授(1983-84年),遗传学系副教授(1984-87年),最后是遗传学系教授(1988-年)。他还曾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分子生物学系任职。除了Szostak对端粒的研究外,他还是第一个创造酵母人工染色体(1983年)的人,该染色体可用于克隆DNA,并由包含复制所需的酵母基因和DNA片段的载体(或载体)分子组成。出于兴趣。

到1991年,Szostak的研究重点已转移到RNA及其在进化中的作用。他仅使用简单的分子,就开发了在试管中生成功能性RNA的技术。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合成易于达尔文进化的自我复制原始细胞,然后可以作为研究早期地球化学生命向生物生命过渡的模型。

索斯塔克后来获得美国国籍,并于1998年成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并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还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和纽约科学院院士。除了获得2009年诺贝尔奖外,他在职业生涯中还获得了许多其他奖项,包括2006年的艾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与布莱克本和格雷德共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