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普朗克欧洲航天局卫星

普朗克欧洲航天局卫星
普朗克欧洲航天局卫星
Anonim

欧洲航天局的普朗克卫星于2009年5月14日发射,以比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公司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测量了宇宙微波背景(CMB),大爆炸留下的剩余辐射。各向异性探针(WMAP)。它被命名为纪念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他是量子物理学和黑体辐射理论的先驱。它是在阿丽亚娜5号火箭上发射的,该火箭还搭载了红外太空望远镜赫歇尔。

像WMAP一样,普朗克位于第二个拉格朗日点(L2)附近,第二个拉格朗日点(L2)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引力平衡点,与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距离为150万公里(90万英里)。航天器以受控的李沙育模式绕L2移动,而不是“悬停”在那里。这样可以将航天器与地球和月球的无线电辐射隔离开来,而不必将其置于更远的轨迹上,这会使跟踪变得复杂。该航天器每分钟旋转一次,每15分钟移动其旋转轴以使其自身免受太阳的伤害。任务于2013年结束时对天空进行了五次完整扫描。

普朗克的仪器涵盖了从30到857 GHz的无线电发射,并以大约10分钟的电弧分辨率在CMB中以大约百万分之2的精度测量了温度波动。这些温度波动又指示出形成第一星系的密度波动。仪器的高角度分辨率和极化特性使Planck能够测量Sunyaev-Zeldovich效应,由星系团引起的CMB畸变,并观察CMB中的引力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