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法律与政府

美国飞兆半导体公司

美国飞兆半导体公司
美国飞兆半导体公司
Anonim

美国飞兆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该美国电子公司与德州仪器(TI)共同分享了集成电路的发明。Fairchild于1957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成立,是最早成功制造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公司之一。现在的总部位于缅因州的南波特兰,而研究和生产设施遍及美国和亚洲。

罗伯特·诺伊斯:飞兆半导体公司与集成电路

1958年,另一位Fairchild Semiconductor创始人Jean Hoerni设计了一种工艺,在晶体管的顶部放置一层氧化硅,

1957年,仙童相机公司(Fairchild Camera and Instrument Corporation)考虑进入半导体业务,当时八位来自加州帕洛阿尔托的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的工程师因晶体管的共同创始人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的管理体制辞职。在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的带领下,以肖特利(Shockley)标记为“叛徒八人”的该组织向飞兆半导体(Fairchild)展示了自己。每个工程师同意出资500美元作为合资企业的股份。(当八人后来将其股份卖回飞兆半导体时,每人获得了25万美元。)

飞兆半导体的首批产品是用于军事和后来工业应用的硅基晶体管。奠基人之一,让·霍尼(Jean Hoerni)意识到,在切割了晶体管的硅片上沉积一层氧化硅膜可以减少困扰生产的污染。诺伊斯(Noyce)使霍尔尼(Hoerni)的发展又迈了一步。Noyce意识到没有必要将硅片切割成单独的晶体管。相反,可以在同一晶片中创建不同的组件,并通过沉积一条导电金属线(“导线”)沿表面连接不同的组件。因此,他构思了一种制造集成电路的方法。尽管飞兆半导体在1959年为此平面工艺申请了专利申请,但很快就与共同发明者德州仪器(TI)交叉许可了集成电路专利,而十年后,两家公司在法院争夺分立的裁决。与德州仪器(TI)不同,诺伊斯(Noyce)没有使用军事资金来开发公司的初始制造技术。

1961年,飞兆半导体以每片120美元的价格将集成电路(IC)推向市场。但是,那时任何电子公司都可以将高端晶体管连接在一起,以更少的成本生产相同的电路。买方必须有严格的空间限制才能证明购买IC的合理性。对于飞兆半导体而言,幸运的是,美国的太空计划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而集成电路就是解决方案。到1969年,仅阿波罗计划就购买了100万个硅芯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飞兆半导体制造的。

到1968年Noyce和Moore离开并创立英特尔公司时,前飞兆半导体的员工已经在周边地区(该地区)建立了数十家新的电子公司,包括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Inc.和LSI Logic Corporation。现在称为硅谷。来自飞兆半导体的公司通常被称为飞兆半导体。

到1970年代后期,飞兆半导体已证明无法与飞兆半导体竞争。1979年,一家主要以提供油田服务和设备而闻名的法国公司斯伦贝谢有限公司收购了该公司及其历史名称。不到十年后,斯伦贝谢试图将该公司出售给日本富士通有限公司。美国政府取消出售交易后,美国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于1987年收购了飞兆半导体,但也未能将其转变为盈利业务。1996年,美国国家半导体(National)在南波特兰(South Portland)剥离了一家独立公司,该公司一直在运营着世界上最长的,连续运转的半导体制造厂。飞兆半导体还在加利福尼亚,犹他州和韩国制造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集成电路,并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设有组装和测试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