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医学

David Baltimore美国病毒学家

David Baltimore美国病毒学家
David Baltimore美国病毒学家
Anonim

戴维·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1938年3月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纽约),美国病毒学家,1975年与霍华德·泰明(Howard M. Temin)和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巴尔的摩和Temin独立工作,发现了逆转录酶,一种从RNA合成DNA的酶。巴尔的摩还进行了研究,从而使人们了解了病毒与细胞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三名男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病毒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

巴尔的摩和特敏都研究了某些引起肿瘤的RNA病毒(其遗传物质由RNA组成)在感染细胞后复制的过程。他们同时证明了这些RNA病毒(现在称为逆转录病毒)包含一种不寻常的酶(一种称为逆转录酶的聚合酶)的蓝图,该酶可以从RNA模板中复制DNA。然后,新形成的病毒DNA整合到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中,这一事件会将受感染的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巴尔的摩于1960年从宾夕法尼亚州的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取得化学学士学位,并随后在纽约市的洛克菲勒学院(现在的洛克菲勒大学)学习动物病毒学,并于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MIT)。他曾于1965-6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的索尔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与Dulbecco合作,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复制机制。

巴尔的摩于1968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在萨尔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研究过水疱气孔病毒(VSV)的博士后研究员爱丽丝·黄(Alice Huang)的陪同下。在波士顿,已婚的巴尔的摩和黄仁勋证明,VSV是一种RNA病毒,它通过一种不寻常的酶(一种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繁殖,这种酶通过不涉及DNA的过程复制RNA。

巴尔的摩随后将注意力转向了两种RNA肿瘤病毒-罗氏鼠白血病病毒和Rous肉瘤病毒-来发现相似的酶是否在复制中起作用。通过这些实验,他发现了逆转录酶。这一发现证明了遗传理论的“中心教条”是一个例外,该论点指出,基因中编码的信息总是从DNA单向流向RNA(从那里流向蛋白质),并且不能逆转。自发现以来,逆转录酶已成为重组DNA技术中不可估量的工具。

巴尔的摩于1983年成为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的所长,并于1990年离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1989年,他在1986年发表于《细胞》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在一次公共纠纷中占据重要位置。该文章的合著者Thereza Imanishi-Kari被指控伪造论文中发表的数据。巴尔的摩虽然并未撤回该文章,但并未被指控不当行为,他站在Imanishi-Kari的身后。但是由于他参与此案,他被要求辞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职务,并于1994年回到麻省理工学院。1996年,美国政府一个专家小组解除了Imanishi-Kari关于科学不当行为的指控。丹尼尔·凯夫莱斯(Daniel Kevles)在《巴尔的摩案》(The Baltimore Case,1998)中对该案进行了分析。

巴尔的摩在1997年至2006年期间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的院长,当时他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的主席,任期三年。除其他任命外,他还担任Encyclopædia顾问编辑委员会的成员。